查看原文
其他

厉以宁教授手写3500字演讲提纲,讲透中国精准扶贫问题!

2017-09-19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在9月17日的第六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上,厉以宁教授就精准扶贫话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提到:

  • 扶贫问题要跟市场结合起来

  • 一定要扶持民营经济

  • 发展旅游经济是减贫的重要手段

  • 要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 道德调节在脱贫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

厉以宁教授演讲实录已经在网上流传,

我们要为大家独家奉上的是:

厉老撰写的3500字演讲提纲,重磅!干货!

一文讲透中国精准扶贫问题。

文末附厉以宁教授手稿~~



▲  厉以宁教授在第六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发表演讲


精准扶贫、社会流动和道德力量调节


厉以宁

 

1

当前精准扶贫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解决子女不赡养老人的问题


1)子女不赡养老人在农村中十分普遍,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子女住新房,父母住旧房。父母靠低保度日,子女无动于衷。


2)这样一来,子女算不上穷人了,但父母却戴上了低保户、贫困户帽子,而且持续下去。


3)不少政协委员认为这是绝对应受谴责的。子女同父母虽同在一个村内,但父母始终是贫困户。


4)有些政协委员建议:应法律和道德约束双管齐下。这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约束问题。


二、鼓励发展旅游,包括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生态旅游和小城镇建设


1)贫困村靠旅游而脱贫,例子不少,但最重要的是规划先行。


2)一些地方把小镇建设同农村脱贫连接在一起:县管特色乡镇,乡镇管特色经营,一村一品,吸引游客。


3)全县都关注绿化、养花、种树,多镇和村都办旅馆、农家住宿、农家乐,洁净、卫生,旅游者不绝。


4)但县级政府一要踏实,不要花架子,二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想速成。


三、把教育扶贫放在重要位置上,同时要移风易俗


1)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受到有质量的教育。要帮助残疾儿童上学。不使一个孩子掉队。


2)职业技术教育要普及,市县要拨出土地,拨出资金,建立职业技术校区,贫困家庭孩子免费。


3)农村成年人如果愿意接受培训,培训范围可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技工培训、特色工艺培训等。


4)为克服陋习(送“份子钱”),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新风尚。


四、吸引民营企业扶贫,鼓励它们在贫困地区办企业,办学校,开医院


1)要重视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民营企业所提供的不仅是资本,而且包括经营管理经验,销售经验,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2)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应全面落实捐赠税收优惠政策。


3)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不仅有利贫困地区,而且也有利民营企业自己的发展,这是双赢的结果。


4)在小城镇建设中,公益性的设施可以试行PPP模式,让民营企业公平竞争。


五、扶贫工作中应重视迁村建村,但应充分听取村户意见


1)易地扶贫搬迁,应落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动员愿搬迁的农民做有疑虑的农民的工作,他们做工作可以起带头作用。


2)易地扶贫搬迁要建设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如幼儿园、商店、电力供给设施、煤气供给设施、饮水供给设施等。


3)为稳定社会,要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4)可以推广贵州六盘水的经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于是农民也就成了“新农民”。


六、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数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事件


1)要严惩基层“微腐败”和“蝇贪”,这样才能使贫困农民有信心。


2)要培养观念新、见识广、有志于脱贫致富的青年人加入基层干部队伍。


3)将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精准用在扶贫工作之中。


4)扶贫工作中,党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取得农民的信任,这是至关重要的。

 

2

社会流动和职业固化的打破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1)水平流动的含义:指工作地点的变更,职业(行业)的变更。收入的变动也是重要的,因为地区的差异和行业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增减。


2)垂直流动的含义:指工作性质的变更,职位的变更,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者薪酬的变化。工作条件的变更也往往随垂直流动而出现。


3)为什么垂直流动比水平流动更加困难?这是因为,水平流通只不过是工作场所的位移,而垂直流动则涉及工作性质的升迁。这两种劳工市场存在着工作性质的变更。


4)正由于垂直流动涉及工作性质的变化,因此在这方面的竞争,也就更激烈,更赤裸裸。


二、二元劳工市场的出现和职业固化的不可改变


1)二元劳工市场的含义:高级劳工市场和低级劳工市场


2)高级劳工市场和低级劳工市场的四大区别:工资差别、福利差别、培训机会、提升前景。


3)职业固化为什么难以消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等劳工市场中的工作岗位过少,所以人们只好在低等劳工市场中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


4)职业固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低级劳工市场的劳动力很难转入高级劳工市场。家庭贫困,于是职业就固化了。


三、政府在消除职业固化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


1)公务员一律通过考试,在录用时不仅公开,而且必须公正、公平。


2)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应给低收入家庭较大的照顾。


3)高中阶段的教育应逐渐过渡到义务教育。教员配备和教学设施应有较大的投入。


4)鼓励社会公益团体向高等教育单位捐赠,设置低收入家庭中的大学生奖学金、助学金。


四、市场在消除职业固化方面应当发挥的作用


1)市场化就是遵守市场规划,一切都依赖市场安排,每一个参加市场的人都有两条底线。一是法律底线,二是道德底线。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体现于人际关系中,信用是最大的社会资本。违背任何一条底线,社会资本就失去了。


2)无数小业主、小企业经营者,都表明只要勤奋,只要诚信,就有社会资本可用。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都能实现。


3)不仅人际关系可以涌现,也不仅社会资本可以具备,而且求职者本人的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术、专长和责任感都是可变的。比如说,返乡农民工(城乡)的人力资本含量、家庭农场主的人力资本含量都是可变的。


4)通常把高级劳工市场的从业者称做白领,把低级劳工市场的从业者称为蓝领,但若干年后,当大家都在计算机旁工作时,谁能分辨得出谁是白领,谁是蓝领?


5)当小业主、小企业经营者,通过技术的培训,从而形成“蓝领中产阶级”后,高级劳工市场和低级劳工市场还需要人为地划分么?


3

关于道德力量调节的进一步思考


一、道德自律的意义


1)道德自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在人际关系中从小长大的,因此从童年时开始,他们就受到道德自律的教育。


2)也正是从童年开始,每一个人都会对社会上不良的风俗和惯例有所选择。道德自律从这时开始。家长、其他家庭成员和教师都会影响这些选择。


3)因此,最初的选择在不同的早期生活和家庭影响下就起着作用。忽视道德自律,有可能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影响孩童今后的生活和习惯。


二、道德激励的意义


1)道德自律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只是道德力量调节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道德激励。


2)与道德自律不同。道德自律是指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法律和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3)道德激励是指,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用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为公众做善事,帮助别人,更包括应当为国家、民族、人类贡献自己之所能。


三、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的结合:共同命运感的形成


1)因此,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是结合在一起的。仅有自律或仅有道德激励都不够。道德力量的调节应把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都包括在内。


2)在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二者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会形成一种共同命运感。这是道德力量调节作用得以形成的基础。


3)由此可以认为,共同命运感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相结合的后果。


四、共同命运感的形成需要经受考验,这是衡量道德水平所必要的


1)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所产生的共同命运感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抗战胜利后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解放除台湾外的国土,同共同命运感有关。


2)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后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以致整个社会为中国的复兴而贡献的事例。没有共同命运感的形成,中国的发展和复兴能取得这样巨大的变革么?


3)第三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新思想、新政策、新动力的涌现,这表明共同命运感已深入人心,方向很明确,全国人民的面貌已非过去可以比拟的。


五、共同命运感是代代传承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充实和丰富


1)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九十六年了。共同命运感的传承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从未停止过。代代传承,实际上就是不断给共同命运感以新的内容。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正是这样不断充实,不断丰富的。   


2)从国家富强的角度看,进一百年来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表明了共同命运感是不断增添内容的。


3)从法治国家的角度看,同样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这同样表明治国理念的充实和丰富。表明共同命运感的充实和丰富。


六、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内容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挥作用


1)最后,我们还应当对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的内容有新的认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的进步。比如说,将互联网应用中某些行为纳入道德自律和约束范围内,这就是新内容。


 2)又如,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绿色革命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新的认识,从而使共同命运感有新的理解、新的约束、新的规划。


 3)可见,道德自律和道德激励的要求在逐步完善和进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忘掉时代进步和观念更新给人们的新启示、新动力。


~~~~~~厉以宁教授手稿~~~~~~




▲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厉以宁教授观点,请点击:

厉以宁教授再出新著《大变局与新动力:中国经济下一程》

厉以宁:我为什么重视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

厉以宁:改革需要一代新人

厉以宁: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86岁厉以宁,以万字手稿道出中国经济改革解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